Archive: 2022年9月24日

罗体头版:门德斯继续推动C罗加盟那不勒斯,交易或无关奥斯梅恩

直播吧8月30日讯 今天《罗马体育报》头版聚焦了C罗与那不勒斯的转会传闻、米林科维奇的未来,以及卢卡库的伤情。

–C罗仍可能加盟那不勒斯,但是交易将与奥斯梅恩无关,门德斯正在推动C罗加盟那不勒斯,并与那不勒斯一起参加欧冠。

–法比安-鲁伊斯前往巴黎接受体检,交易已经敲定。

–卢卡库将伤缺6场比赛,他将缺阵米兰德比,以及对阵拜仁的欧冠比赛。他将在10月伤愈复出,哲科将首发出战克雷莫内塞。

–米兰方面,雷比奇和奥里吉受伤,吉鲁将首发出任中锋。穆里尼奥将继续信任亚伯拉罕。

–米林科维奇将留在拉齐奥。

(铁甲钢拳)

下午4点!中国篮协终于出手,姚明被迫下课真相大白,球迷安心了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胡子体育吧!本期节目将和球迷朋友一起聊一聊篮协主席姚明,聊一聊姚明最近被传下课的最新进展。我们知道,距离中国男篮亚洲杯止步8强已经过去数日,但非常遗憾,广大球迷却依旧对此无法释怀。毕竟,过去多年中国男篮一直是亚洲的霸主。并且,姚明时期,中国男篮除了能够杀进奥运会8强以外,甚至还能够与西班牙男篮这样的世界顶级豪强相抗衡。

但万万没有想到,时至今日,中国男篮却直接从争夺世界前8,沦落到只能竞争亚洲前8强的地步,也难怪赛后球迷怨声哀悼。并且,更有过激的球迷,甚至直接在网上开始问责,其中作为中国男篮的主帅,杜锋也是成为了球迷炮轰的焦点。

有炮轰杜锋任人唯亲的,像胡明轩表现如此糟糕,却依旧受到杜锋的青睐。也有炮轰杜锋缺乏杯赛单败淘汰赛经验的,像过去杜锋带队参加的国际大赛,中国男篮都没有取得像样的成绩。

但话又说回来,这真的是杜锋一人的责任吗?我想真的未必。首先,新冠疫情的伤害我们真的不能忽视。除了杜锋不断提及球迷身体状况欠佳以外,像周琦、孙铭徽、徐杰等核心主力,也都反复强调了新冠对身体的巨大消耗,新冠真的不比普通感冒那般。

其次,赛后周琦也是直接指出中国男篮失利的真因,不是杜锋的问题,而是身处CBA的球员都太缺乏身体对抗了。周琦表示:“国家队所有成员基本上技术水平已经定型了,球员的身体状态和适应对抗的基本能力才是保证你在国际比赛上发挥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单从这两点来看,不管是新冠疫情,又或是球员的身体对抗能力,真的不是杜锋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说实话,真要提升中国男篮的整体水平,也根本不是一名主教练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中国篮协在背后的长远规划。

因此,我们也看到,球迷在呼喊杜锋下课的同时,也在高喊姚明的下课。中国男篮长年的一蹶不振,球迷也是归咎于中国篮协的不作为。而对此,近日有关姚明已经被迫下课的消息更是传得沸沸扬扬。网上甚至传出了姚明早已经被架空,在中国篮协内部根本没有了实权的消息。

但果真如此吗?所幸,近日下午4点,中国篮协在举办媒体之家活动的同时,也是间接地戳破了这则谣言。我们看到,在媒体之家活动中,姚明依旧以中国篮协主席的身份亮相。并且,姚明在活动中更是大谈中国篮球的未来,其中为何要创建名人堂,姚明也是道出了缘由。

姚明表示:“其实我们名人堂的一种态度,是一丝一毫,一分一厘都要有他的初心。我们做这件事,就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篮球名人谈就是围绕这个核心来做的。”

所以,从媒体之家的活动中,我们也是明显感受到,姚明并没有下课,姚明还是中国篮协的当家人,姚明依旧在积极为中国篮球做着自己的努力。有关姚明被迫下课的谣言,也是不攻自破了。说实话,姚明确实为中国篮球付出了很多,尽管近期看效果不明显,但也希望广大球迷能够给姚明更多的时间,相信姚明能够还我们一支强大的中国男篮。

把脉中国经济: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扩大

(小尘4x/图)

2022年上半年GDP增速2.5%,二季度增速0.4%,这是中国经济的最新成绩单。

受俄乌战争、国内疫情影响,3月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4月上海等多地疫情蔓延,多个省市经济增长转正为负。继5月以来一系列经济政策陆续出台,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并于6月实现逆转,显示出极强的韧性。

出口、投资、消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数据强劲,投资有喜有忧,各地消费伴随疫情企稳正逐步扩大。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提到“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

有关经济总体目标的内容表述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与之对比,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相关表述是“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未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季度经济增长料扩大

上半年经济逆转靠什么?表现最亮眼的要数出口。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上半年贸易数据,我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4.2%,增速连续2个月提速,表现相当强劲。

“(出口)对整个GDP的贡献和带动还是很大的。”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

“上半年出口强劲,极大帮助了中国经济恢复转好。”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也有类似表述。

因为俄乌冲突、疫情等因素,传统出口大国如法国、德国出现罕见逆差,但年初以来,我国出口始终保持两位数高增长,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国内贸易顺差更创下历史新高。

3月底,受到疫情影响,我国贸易枢纽城市上海面临封控,出口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数据显示,4月出口增速降至3.9%,相比上月下降了10.8个百分点。伴随疫情得到控制,海外供应链重新恢复活力,仅一个月后,5月出口增速就反弹至16.9%。

国内供应链恢复通畅,海外需求也不减反增,到了6月份,出口增速持续扩大,上半年的出口同比增长13.2%。亚洲区域的贸易数据尤其喜人,外贸数据显示,5月、6月我国对东盟出口连续两月同比增长近30%,增长势头强劲。

虽然国际态势变化多端,但外商投资依然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233.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4%,其中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7.2%、26.1%和13.9%,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均实现同比增速和占比的“双提升”。

上半年国内消费受疫情影响表现不佳,但伴随疫情企稳,各地陆续出现了反弹式消费、“报复性”消费。

多家媒体报道了新疆、云南、四川等多处旅游景点火爆情况,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旅游数据,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全国出游总花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不过,“断崖式”的降幅出现在4、5月份,自6月份起市场正逐步复苏。

多位受访人士均预测,如果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态势,三季度经济GDP增长很有可能超过二季度,进一步拉动全年经济增长。

财政、货币政策日趋审慎

经济增长能否长期保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这是政策的“合力”效果。

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宏观政策工具已经开始发力,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仍然保持了较高力度,且大部分政策工具在上半年已经用足。

以地方专项债券为例,在2021年7月-2022年6月近一年来,新增发行规模达到6万亿,受实际开工、工程进度等制约,多地都出现了资金沉淀。

通常,中央要求各地在6月底前完成专项债发行,8、9月才是使用高峰。加之5月底全国推出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包括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小微企业缓缴社保至年底、减半征收车购税等等,相关政策效果还在陆续释放。

最近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从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来看,消化存量的政策与资金仍需要时间。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视频特别对话会上提出,“不会为了过高增长目标而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超发货币、预支未来。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可以预见,更为谨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在未来出现。杨志勇提醒,除去国内因素,市场同样需要关注物价、海外冲突等因素。

目前中国CPI已由2022年1月的不到1%快速上升至6月的2.5%,美国持续走高的CPI、俄乌冲突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仍在影响全球经济,中国需要提防输入性通胀。

“一些国际事件的影响都是阶段性释放的。比如俄乌冲突虽然发生在今年2月,但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这就加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杨志勇谈道。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